新闻资讯

您现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惠州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
来源:《惠州日报》  时间:2014/6/18  点击数:8702
 

抓住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,把我市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

形成内外一体化物流服务新格局

邓焕彬

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,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”。沿海各省针对中央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,都积极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。广东省政府在201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“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-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”。全省沿海各市积极响应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,都希望在这个国家战略中寻求发展机遇,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。我市应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,积极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,集全市之力,把我市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。

创新港口建设投融资模式,引进大型港口建设和经营专业机构

第一,加快港区开发建设,提升港口吞吐能力。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,首先必须扩大港口规模,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。惠州港要着重发展公用码头,建设物流型港口。从惠州港的三大港口布局来看,要加快荃湾港区纯洲作业区的开发,结合荃湾主航道的进一步扩宽浚深,利用疏浚物回填造陆,形成纯洲作业区陆域。创新港口建设投融资模式,引进大型港口建设和经营专业机构,加快纯洲作业区整体开发,建设公用型码头泊位,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。在原有基础上,接下来要加快开发纯洲作业区的其余27个泊位,预计投资310亿元。要加快建设完善惠州港的航道锚地系统、引航服务、通讯导航、海难救助、消防灭火、水电保障等支持保障系统,打造绿色、平安港口。

第二,改善口岸环境,实现口岸大通关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必须有良好的方便快捷的通关环境,才能吸引物流和商流到我市发展业务。海关、边检、海事等口岸联检部门要实现36524小时的大通关服务。要依托一类口岸,加快建设综合保税港区,对口岸查验服务功能进行聚合,形成对内对外一体化的国家物流服务新格局,为国际物流的集散和资源集聚创造条件,为产业的实质性导入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,增强我市在东盟及南亚地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。

第三,搭建对外合作平台,增强对外合作纽带。要积极引进物流企业进驻港口,建设港口物流园区,创造条件建设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园区,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。要立足现代物流的发展,面向内陆和东南亚,整合惠州港口物流优势资源,形成服务陆海两端的合力,在环大亚湾新区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的境外合作经济区(逐步向自贸区发展)。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和粤湘闽赣内陆的电子、轻工、农产品等产业集群,设立商贸境外合作经济区,推进我市加快走向国际市场,将我市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东岸的国际商贸物流合作区。同时,从我市自身资源及基础条件出发,根据自身特色优势,有针对性地开拓东盟市场,与东盟产业形成优势互补。

发展智慧物流,建设智慧港口,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

第四,构建紧密畅顺的物流通道,实现带、路互联。依托我市发达的高速公路、铁路及港口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大力发展“铁水联运”、“水水中转”,积极参与建设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,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(欧亚大陆桥)引入惠州,再通过惠州港跨海连接东南亚地区(海上丝绸之路),内引外连,形成“带、路互联”的内陆到海上快捷的物流大通道。要加大市(县、区)政府投资,一方面从陆上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,加快惠大疏港高速公路、荃湾港区进港路和疏港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以满足未来港口铁水联运的要求;另一方面,要进一步将荃湾主航道浚深至规划的15万吨级,打通惠州港的水路发展瓶颈。

第五,提升软环境,激发桥头堡活力。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商贸和货物交流,除建设必要的交通设施外,我市还须在大亚湾建设国际贸易金融结算中心等软环境支撑基础,以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,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。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灵魂,我市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,发展智慧物流,建设智慧港口,提升港口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,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,打造亚太地区开放、便捷、高效、安全的物流中心之一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作者单位:市港务管理局)

 

版权所有 © 2023 广东邦鑫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备案号:粤ICP备12086070号
公司总部: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凤浦中路679号广交会大厦14层    技术保障基地 :广州市海珠区小洲艺元素创意园D503
电话:020-84044608    传真:020-84044716